close

拖延心理學/寓

179099.jpg

博客來連結:https://reurl.cc/lVWDg9

 

「拖延」在我童年時已緊緊跟隨著我,可說是我的好友與勁敵,深深影響了我的許多面向。可我以前只覺得生活中有些地方不太對勁,比如To Do List的事項永遠不會被消除,只會越累積越多,健康檢查的時間都是下星期,報名課程的補助申請拖到開課前夕才弄,結果政府剛好前一天宣布取消補助,白白多付了近十萬……等等。這導致我被種種無助、虛弱、懊悔、悲憤、焦慮、恐懼的複雜情緒困擾,對週遭的事物沒什麼掌控力,有種不協調感。有時我會自嘲「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要改的東西太多了,就改天罷。」

 

直到某天我在書局看到拖延心理學,順手拿起來翻翻,看了幾頁,就感到如雷轟頂、大夢初醒。看著自己與書裡拖延者的心態、行為如出一轍,驚覺原來我的「拖延」問題這麼嚴重。

 

我頓時回憶起高二的英文課,有篇課名正是「Procrastination(拖延)」。老師唸完課名後,閒聊拖延的缺點、壞處後,立刻點名我,問我有沒有同感,是否也為此苦惱。當時常常沒交作業、弄丟回條與單據、成績墊底、遲到曠課的我,尷尬的微笑,心虛的思索還有哪些東西的Deadline即將到來,還是已然超過?我又該如何趕上、補救,或者…再想辦法把Deadline延後?也難怪好幾個高中老師都認為我已無藥可救。

 

雖然高三比較認真讀書,考進了貓空大學,我的拖延惡夢卻未結束,反而才正要開始。還記得圖書館借閱書籍的逾期罰金為一本書一天1元,我竟然可以被罰幾千元,還發生了好幾次,付的罰金都比書本身還貴。而最後一天才唸書、寫作業是司空見慣。畢竟有許多考試,後來根本讀不完只好裸考,有許多作業,繳交日交不出來,只能遲交乃至缺交。

 

即使大部分臨時抱佛腳後的結果都還能接受,有些甚至還比準備很久的同學高分,夜路走多了總是會遇到鬼、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有次選修的法律系課程隔天要期末考,期末考佔總成績幾乎100%,我整學期只去過第一堂課,且前幾天準備其他科目,已缺乏睡眠好幾天。我狂灌咖啡、維大力、紅牛、蠻牛來對抗睡意,頭暈、心悸到看見人生跑馬燈,但我還是把老師上課的簡報檔讀到了倒數第二章,而且讀的還不錯,有信心過關甚至高分。然後,我看到上面寫著考試時間,提早到了上個星期。那門課的學期總成績,我拿了零分。

 

「延後」的行為或心態大多數人應該都有,不必太過擔憂,但程度嚴重的「拖延」則不可輕視了。總之,買下「拖延心理學」後,我難得沒有拖延地把他看完了,深受衝擊。書中精闢地剖析拖延的心態與成因,區分拖延者人格的型態,而我乃是害怕失敗型。作者列舉的「拖延者信條」,更是我時常抱持的價值觀與想法,諸如「我必須做到完美」、「做不好就乾脆別做」、「正確做法只有一個,我要一直等到我找到為止」……等。

 

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拖延」,上一段提及的內容便是出於此。第二部分為「克服拖延」,提供許多工具與技巧。有些讀者表示可以跳過前者,直接看後者的解決之道,又或者怕看了前者後,被其中的藉口吸引,將拖延行為合理化。但我覺得若不了解拖延,不弄清自身拖延的心態與原因,不可能對症下藥。第二部分提供的技術、手法,若沒有第一部分的觀念及認知,恐怕應用起來也難以持久與徹底。

 

尤其「可塑性矛盾(plastic paradox)」的概念,印象中我在「無力感」、「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也見過,當人愈常做某事,大腦對該活動的反應愈多,它會學習以更快、更好的方式執行接到的訊號(無論那件事對人是好或壞)。書裡引用滑雪的比喻形容陷入舊思維,無法自拔的情況。第一次滑下山時,有很多路線可選,從挑選的路徑或靠近該路徑的地方滑下去越多次,軌跡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深,滑雪者最後會滑得很快,但軌道一成不變。習得無助、受虐者回到施暴者的身邊、拖延都是如此。

 

遇到有壓力的事情時,我都反射性地拖延,把事情丟著不做,煩惱也隨之消散。但拖延的事項沒有消失,只是蟄伏於暗處,靜待時機。我還天真的自詡為飛毛腿阿基里斯,與Deadline這隻緩慢的烏龜賽跑,更自負地讓烏龜先爬幾步。我本以為三兩下就能輕鬆超越,沒想到竟陷入了荒謬又可笑的「阿基里斯悖論」,總追趕不上。不是眼睜睜地看著烏龜抵達終點,就是跑到半路時腳踝傳來劇痛,往下一看,有支箭沒入我的跟腱,我忍痛將他拔出,箭矢上刻著我拖延的事項。

 

即使立下宏願、發出豪語,決定之後要提早準備、不再逃避,但卻往往如杜蘭朵公主的第一個謎題「希望」那樣,「在晚上出生,而在黎明死去」。食言、毀約產生的罪惡、羞恥成為了養分,肥沃了我腳下的泥淖、流沙,我越努力掙陀,就陷得越深。本來不嚴重、壓力不大的事情,因為拖延成為大患,下一次遇到時,我已成驚弓之鳥,頓時備感壓力,轉瞬間,又站上了相同的滑雪道。是以心態轉變十分重要,必須要系統性的調整,才能避免惡性循環,使書裡的各種方法能真正發揮作用。

 

舉例來說,原先抱持的想法為「現在可能不是最好的時機,所以我以後再做」、「我累了,等一下再做」、「現在我沒時間把它做完,所以現在動手也沒什麼意義」、「我得先整理一下,有些東西還沒準備齊全」。可以改變為「現在可能時機不太好,不過我還是要試試看」、「我累了,我想先做個十五分鐘再去睡覺」、「我現在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這件事,但是我想先做十五分鐘再說」「我沒有合適的設備,但是有什麼事情是我可以先做的嗎」。

 

心態轉變並不容易,我們沒辦法如亞歷山大般俐落揮刀斬斷繩結,也不能像美江能斷開魂結、斷開鎖鏈、斷開一切的牽連,但至少是個契機與開端。其實我會想分享《拖延心理學》,是打算好好面對自己。我購買《拖延心理學》時剛踏進書中界定的青年時間(25~29歲),如今剩沒多久,就要步入30歲的中年時間。

 

書上這樣描述中年時間:「年過三十,你不再是未來充滿潛力的年輕人,大家預期你已經展現潛能。由於拖延者難以接受限制,當他們在中年發現自己可能達不到他們一直以為『總有一天』會實現的目標時,他們覺得很震驚。有些拖延者在中年期一直鬱鬱不得志,因為那時局勢已大致底定。」然而我不希望成為這樣的人,我不想要到了未來,還像現在一樣,看著電腦裡與筆記本中,有一大堆未完成的構想、創作、目標,所以我必須要改變。

 

 

 

 

 

後記

話說我原本想摘錄各章節重點或按照書本架構簡介,但不知不覺脫離了計畫,變得像在寫悔過書、懺悔錄XD我只約略點到《拖延心理學》的一小部分,尤其許多具體的步驟、操作都沒提到。不過之前稍微查詢後,發現不少Youtuber、PTT book版版友、部落客都有介紹過《拖延心理學》,並有附上其中豐富的資料,所以我也不必列舉太多,說不定以自身慘痛的經歷讓大家引以為戒,還較有用,更能讓大家產生興趣閱讀《拖延心理學》。

 

在此只簡單列出《拖延心理學》附錄二的「管理拖延的技巧清單」

 

1.找出行為目標(可觀察、特定、具體的目標),而不是模糊概括的目標。

  不是:「我要停止拖延。」

  而是:「我要在9月1日以前打掃和整理車庫。」

 

2.設定務實的目標。不要眼光太高不切實際,從小事著眼,挑選可接受的小目標,而非理想化的目標。一次只專注一個目標。

  不是:「我絕不再拖延。」

  而是:「我每天要花一小時算數學。」

 

3.把目標細分成具體的小目標。每個小目標都比大目標容易達成,小目標累積起來就是大目標。

  不是:「我打算寫報告。」

  而是:「今晚我要花半小時設計表格,明天再花半小時填寫資料,後天根據資料花一小時寫報告。」

4.務實的時間觀(而不是一廂情願的看待時間)。自問:這任務事實上需要花多少時間?我實際上能抽出多少時間?

  不是:「明天我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做這件事。」

  而是:「我最好看一下行事曆,了解我何時可以開始,上次花的時間比預期還多。」

 

5.開始就對了!不要想一口氣完成整個專案,先跨出一小步。

  切記:「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不是:「我要一口氣把事情做完。」

  而是:「我可以採取的第一步是什麼?」。

 

6.善用接下來的15分鐘。你可以忍受任何事情15分鐘。你可以一次做15分鐘,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累積來完成一件事情,所以15分鐘內能做的事情很重要。

  不是:「我只有15分鐘,何必麻煩?」

  而是:「在接下來的15分鐘,我可以先做這工作的哪一部分?」

 

7.為障礙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遇到第一個(或第二、第三個)障礙時,不要放棄。障礙只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不代表你個人的價值或能力。

  不是:「教授不在辦公室,所以我沒辦法寫論文,我去看場電影好了。」

  而是:「雖然教授不在,我可以在他回來之前先寫出論文大綱。」

 

8.可以的話,就把任務交派出去(或丟出去)。你真的是唯一能做這件事的人嗎?這件事真的需要做嗎?

  切記:沒有人可以包辦一切事情,你也是。

  不是:「我是唯一能把這件事情做好的人。」

  而是:「我會找這個任務的適當人選來負責,這樣我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

 

9.珍惜時間。學會拒絕,別接下額外或不必要的事情。你可以選擇不回應「急事」,這樣就有時間處理「要事」了。

  不是:「我必須對任何需要我的人有求必應。」

  而是:「工作時,我沒必要接聽電話。完成工作時,再聽留言和回電就好。」

 

10.注意藉口。不要以藉口作為拖延的理由,把藉口當成叫你只做15分鐘的訊號,或者以藉口作為啟動下一步的獎勵。

  不是:「我累了(沮喪/餓了/很忙/很煩/……),以後再做吧。」

  而是:「我累了,所以我只寫報告15分鐘,之後我就打個盹。」

 

11.獎勵過程中的進度,把焦點放在你付出的心血上,而不是結果上。注意不要有「非全有即全無的」思維,杯子可以是半空的,也可以是半滿的。

  切記:即使是一小步也是進步。

  不是:「尚未完成前,我無法開心。」

  而是:「我已經跨出幾步,而且很努力,那感覺很好,現在我打算去看電影。」

 

12.把拖延看成一種訊號。接下來自問:「拖延是要傳給我什麼訊息?」

 

  不是:「我又在拖延,我恨自己。」

  而是:「我又在拖延,我感覺如何?那意味著什麼?我可以學到什麼?」

  切記:你有選擇權,你可以拖延,也可以採取行動。

     即使你覺得不自在,你還是可以行動。

     歷史無法決定你當下要做什麼。

     你可以從學習、成長、挑戰自我中獲得快樂。

     你不一定要完美才有價值。

 

 

arrow
arrow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