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橘子讀後 / 寓言家

IMAG5895.jpg

作者:安東尼・伯吉斯

出版:臉譜

譯者:王之光

 

這本書好好看,也來買一本

博客來連結:走這裡

 

    絕對是我近期最最喜歡的一部小說了!關於青少年的成長小說,這是讀過非常精彩的一部。整個故事是主角亞歷克斯一段成長的歷程,而這整段歷程中短短的三年,卻像是一個圓,從開始發生、到最後結束,正好讓亞歷克斯繼續走向人生的下一步。雖然小說過程中不乏種種極端暴力、醜惡的惡行描摹,但可以在故事的最後看出真正的成長及正面的意涵。青少年可能是我們最笨拙、最狂暴、最為不堪的一段人生經歷,但有時侯他就是這麼來了,這麼走了。

    小說中也能看出作者的野心,探討人性的善惡、探討人的自由、探討社會的責任,也探討到教育。透過亞歷克斯的經歷,帶領我們進入各式各樣的反思,是一部精彩的小說!

 

這個故事在說什麼?

    主角亞利克斯與另外三個男孩是一個小團體,常常由「接下來要玩什麼花樣呢?」作為一日的開頭。身為青春期少年的他,玩的並不是你現今所想像到的事物。他和朋友搶劫、破壞、強姦婦女,犯案的時候知道戴著假面具讓警察無從抓起,每天過著這般的生活。但別說他是一個粗魯無禮的人,亞歷克斯非常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樣的場面話,如果需要,他完全可以看起來彬彬有禮。而他最喜歡的音樂是古典樂。

    身為小團體的頭頭,亞歷克斯是聰明的,但在青少年的小團體中,爭取團體地位也是很重要的。就在某次他們想要用慣有的手法——假裝有朋友心臟病發要借電話的名義,強行闖入他人家中,失手殺了屋主。他的夥伴全逃掉了,而他被關了起來。

    亞歷克斯在小說當中作惡從來不是為了錢甚至名利,他就只是單純的為惡,並把這樣的惡當作樂趣。在他進了監獄之後,他也不認為自己犯了什麼罪,只是一直盼望要早點離開監獄,並表現出一副虔誠向善的樣子——當然也是他擅長的偽善工夫。但又在一次獄中的衝突當中,他意外地殺死了一名獄友,於是他允諾接受某種「治療」來換取提早出獄⋯⋯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惡」?人有沒有自由意志?

延伸閱讀:自由意志

    亞歷克斯究竟被帶去做了什麼治療呢?這種治療類似行為主義療法,他必須接受大量的色情、暴力影片,並讓身體將這些畫面與「噁心」做連結,導致他只要一接觸到一點點暴力或色情的事情,他就痛苦得只想吐。

    看到這裡不禁令人問起一個問題,如果「惡」可以靠這樣的手段遏止,那這可以與「善」畫上等號嗎?如果人的行為可以控制至此,那一個人會是上帝一個上了發條的橘子嗎?

    讀到這裡,實在不禁讓人想起之前看到的反烏托邦三部曲:《1984》、《我們》、《美麗新世界》,一個人如果生活在完美的假象、經過控制的集體穩定社會中,就是真正的善或是幸福嗎?人的自由意志重不重要?《發條橘子》這本小說沒有與你討論什麼是善、也不告訴你什麼是惡,但主角透過這些純然為惡的行為,讓我們思考,惡是什麼?沒有接受社會體制束縛的亞歷克斯在這個社會任意妄為、可惡至極的同時,那些待他的社工團體、那些粗暴揍他的警察、那些事後想要利用他對政府反擊的人,到底有誰又是真正對亞歷克斯是「善」的?符合社會規範的「惡」就沒關係了嗎?

   如果我們要抨擊亞歷克斯是一個「惡」的存在,那這整個社會更龐大的惡,又要如何處置呢?又會不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默默地推了亞歷克斯一把讓他成為今天這樣惡的樣子呢?

 

你怎麼看待人生?

    我非常喜歡這部小說,當然在描寫的過程中確實有令人不舒服的地方,比方我們如果都對善有著普世價值的認知,那就會對小說中這些行為感到無所適從。但我真正喜歡的是撇開這些純然的惡的描寫,可以反思的空間非常的大。

    作者的結局非常非常動人,至少對我來說,亞歷克斯在一連串作惡多端,坐牢後又出獄的過程中他已經十八歲了,漸漸也要成為一個成人了。亞歷克斯對做這些「惡事」感到索然無味。結局巧妙的安排亞歷克斯與當年一起廝混的朋友再次相見的情形。當初一起鬼混的朋友,有一個已經去世、一個成為另一個象徵惡的警察、而這個他遇見的朋友彼得,居然牽著嬌妻。故事在此處幾乎結束。亞歷克斯也開始嚮往著自己有著妻子,甚至有著自己的孩子,並且看著他的孩子作惡多端不聽勸,一如當年的他一般。

    你認為,亞歷克斯真的要完結自己脫序的人生了嗎?

    這個故事戛然結束在這,開放式的結局讓我們更多想像空間。亞歷克斯身為故事中的敘述者,他實在是一個「不可靠」的敘述者,他無惡不作,偽善的他甚至沒有幾句話說的是真的。大部分的人都不相信亞歷克斯要漸漸成為不一樣的人,甚至覺得他即將成為小說中那些偽善的大人,走上另外一條惡的道路。

    但這一幕卻讓我深深感受到一個人「成長」的轉折。為什麼牽著嬌妻,可能擁有更多煩人麻煩的朋友,看起來卻令人羨慕?這讓我想起卡繆說的:「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真正令人羨慕的不是嬌妻,而是可以承擔己身責任,才是人生真正活著的開始。亞歷克斯離開狂暴的青春期,運用真正的自由意志而不是當初被「治療」被迫從善的自己,來選擇讓自己走上一條不再脫序、帶有「善」的可能的道路。

    當然我們都無法知道亞歷克斯究竟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但讀完這本小說之後,我確實深信即便他不可能馬上成為一個善的人,但終究有哪個可能,走上真正的人生道路。

 

附註:發條橘子在美國被翻拍電影的時候,拿掉了最後亞歷克斯重新遇見朋友的一幕,我實在覺得很可惜,但至今還是不敢去看電影,很怕畫面的衝擊對我來說更大啊!!但這絕對是我近期最最喜歡的一部小說了!

按讚寓言家給我們一點鼓勵

 

 

arrow
arrow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