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吧!成為更好的自己》從環境到心境,39個讓人生換然一新的斷捨離整理術/言

103609752_3639678812714813_8603599939132945442_o.jpg

作者:山下英子

出版:時報出版

譯者:李建銓

 

    你有想過你和周圍的東西建立的是什麼樣的關係嗎?耳熟能詳的「斷捨離」三個字,你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作者山下英子在學生時代接觸了瑜伽,創造出「斷捨離」一詞,開發出「斷捨離整理術」。這套整理術並不是光整理好自己的家和身邊的物品,如果能澈底施行這一套整理術的人,能夠從心出發,改變看事情的觀點和作法,為生活帶來美好的改變。

    「整理物品,思考與心情也會跟著豁然開朗。整理空間,工作與生活也會隨之漸入佳境。接下來,人生也會一帆風順。」聽起來很弔詭的話,你相信嗎?

101360983_3639729226043105_9097528096509453568_n.jpg

 

什麼是斷捨離?

    書中的斷捨離其實是從瑜伽的行法哲學「斷行」、「捨行」、「離行」當中得到的啟發。是透過整理東西和空間,對人生進行心靈調整的一種過程。

    「斷」指的是東西的入口。東西源源不斷的進來,自己就必須進行把關的工作,不適合現在的自己的東西,必須要斷絕,選擇必要的東西。

    「捨」指的是東西的出口。已經擁有的東西,也要用心想想其必要性,不必要的東西必須丟棄,只留下必要的東西。

    「離」指的是不斷重複「斷」和「捨」的過程,讓自己挑選過的東西從入口順利流向出口,讓這些挑選出來的東西都發揮出最適當的功能。

    所以斷捨離其實是一段動態的連續過程,書中也提到:「整理」一詞,蘊含的意義是「確認關係」,換句話說,也就是「讓物品處於最適當的狀態」。

    整理東西,其實也是一種整理關係,了解自己與物品最適合的關係,且抱著這一段思索,不斷地斷捨、接著達到離的境界。

 

現在、過去、未來

    很多關於整理收納的書籍其實都會提到這點,包括「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也曾經提過這個。我們很常執著於過去,所以不願意捨棄東西;接著我們又焦慮於未來,所以我們囤積東西。漸漸趨緩的疫情也反映了這個事實,囤積其實意味著焦慮,而這兩件事也就反映了我們無法好好的斷與捨,所以我們無法釐清自己與物品的關係,進而也無法好好面對當下的自己。過去,是由現在的我們來定義的;未來,也是由現在的自己來開創的,所以真正重要的,只有當下。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生觀念,絕對不僅止於整理東西,有時候我們被一段感情絆住了、我們遇到了挫折,容易糾結於已經過去了的事,並害怕即將到來自己不願意發生的結果,卻不好好站起來,用現在的自己出發。所以如果真切領悟斷捨離,也是重新面對當下自己的覺悟!

延伸閱讀:

請點我:《超簡單整理收納術,讓家煥然一新!》/

 

一段選擇的過程

    人生其實本來就會遇到很多選擇,我們把選擇縮小,就能濃縮到生活每一樣東西的選擇。作者要我們用「要、適、快」三個原則來做選擇:這個東西必要嗎?這個東西適合自己嗎?這個東西能令自己快樂嗎?而三個步驟要依序檢核。而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也是一種省思內心的過程,自己究竟有沒有好好面對自己的每一樣東西?自己和他們的關係是什麼?

    再把這樣一到歷程,放大的人生中,其實每一樣你的選擇,就是你人生歷程的脈絡!你如何選擇一樣東西,也會反映出自己的心態。所以運用斷捨離這個概念生活,甚至也能一併整理好自己與人的關係,生活也能慢慢經由自己有原則的選擇,好好上軌道。所以作者不斷說施行斷捨離,絕對能好好改變自己的人生,也是有道理在的。尤其在我們這個物欲繁重的社會,每天要做的事情有多少、有多精細,就會多消耗我們的心神。若能減少生活中的不必要,自己的生活中並沒有太多的東西或事情消耗你的心神力,生活漸漸也會運轉得順暢起來。

    一直以來我也一直以為收納就等於整理,但其實買了再多的收納盒、置物架,只要東西越來越多,就不可能讓家變得整齊。家裏如果亂糟糟的,自己也會不太想待在這樣的空間裡面。但每次只要一煩躁的時候,我就會想要開始整理家裡,也想透過整理好家裡的東西,讓自己的生活獲得一些掌控力,但光是整理還是不夠的,必須要真正的斷捨、不買不必要的東西、勇敢捨棄已經買過的東西,才能確切整理好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按讚寓言給我們一點鼓勵

博客來這裡走: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8274?sloc=main

 

arrow
arrow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