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後

71200306_3018473098168724_959102030108950528_o.jpg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譯者:安東南風

出版:木馬文化

按讚寓言家給我們一點鼓勵

裡面有完整故事情節,不想被暴雷要小心服用啊~~~~

   《復活》是一部小時候常常在世界經典名著當中所看見的小說,在那個時候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三大名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及托爾斯泰一生之總結《復活》,這三本經典著作可謂十九世紀的俄國社會百科全書!藉由《復活》這部小說,我們能見俄國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況,更能了解托爾斯泰的思想脈絡。透過這次的經典共讀,一起來看看這部小時候就聽過的經典名著的特殊之處!

 

故事內容說些什麼?

    故事主要有兩個人物:男主角「涅赫柳多夫」和女主角「瑪斯洛娃」。

    瑪斯洛娃原本是男主角涅赫柳多夫姑媽家的女僕兼養女,但尚年輕的大學生涅赫柳多夫克制不住自己的慾望,誘姦了當時年輕又貌美如花的瑪斯洛娃,並在事後給了瑪斯洛娃一筆錢,之後便再也不記得這件事了。

而瑪斯洛娃在懷孕之後,便給姑媽趕出門,之後命運幾經波折,淪為妓女。

    一次在涅赫柳多夫擔任陪審員之際,看見了被告席上有著瑪斯洛娃的身影,而那個人早已經不是當年姑媽家中善良純真的女孩了。涅赫柳多夫憶起當年的一切,也挖掘出自己深深的罪惡感。他認為瑪斯洛娃會有這樣的命運,肇因於當年自己犯下的罪過,但至今卻不用受罰,這讓他的良心無法接受。所以決心要娶瑪斯洛娃作為贖罪,並跟著瑪斯洛娃一起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事後,涅赫柳多夫嘗試著各種方式要營救冤獄中的瑪斯洛娃,四處奔走。但也在這出入監獄、拜訪貴族的過程中,看見了各種官僚的醜惡;也在變賣家產的過程中,看見了農民的辛苦和淒慘,讓涅赫柳多夫的心靈有了變化。

    而與罪犯同行的瑪斯洛娃,在和犯人相處的過程中,看見了入獄前的她從未見過的人類的善良、純樸的本質,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心靈。最後,雖然因為重新愛上了涅赫柳多夫,但不希望影響到涅赫柳多夫的前程,決定嫁給同行的政治犯。涅赫柳多夫遭到瑪斯洛娃的拒絕,但生命一樣有了改變,重新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兩人也都因此在新的生活中「復活」。

 

承載著托爾斯泰對社會的批判,以及寄託宗教的想望

    小說當中,處處充斥的對社會階級落差的不滿。

    托爾斯泰本身的作品,就帶著濃濃的宗教主義以及人道主義精神,且這部作品中,更可見托爾斯泰藉由人物的嘴,處處道盡對沙皇制度殘暴的不滿。

 

    其中有一些片段,比如在涅赫柳多夫決定一起與瑪斯洛娃到西伯利亞的段落中,涅赫柳多夫決定要變賣掉自己的家產與瑪斯洛娃一起走。他領悟到土地私有制對農民的影響,所以想把土地還給農民,並在接觸農民的過程,看見更多農民的飢苦:

    「你們吃些什麼?」

    「吃什麼?我們吃得很好,第一道菜是麵包配克瓦斯(一種用麥芽活麵包屑製成的日常飲料),第二道菜是克瓦斯配麵包。」老太婆笑著說,露出半已蛀蝕的牙齒。

    這敦促著涅赫柳多夫放棄自己的土地和僕人,企圖透過自己的行動來挽救或是更接近這樣的生活,而這些場景也在在與涅赫柳多夫原先待著的貴族圈有了很大的反差。

 

    再來就是許多法庭上的場景刻畫,對於官僚當中的勾結賄賂、審案的隨便、多在細微末節的小事上打轉卻不深入案件的核心,有錢人可以請辯護律師,沒錢的平民百姓卻可能隨便鋃鐺入獄。甚至有些人沒有犯下什麼罪,純粹是因為損害了誰的利益,就被強迫抓了起來。托爾斯泰藉由涅赫柳多夫的視角訴說著,在這些罪犯身上往往看見了善良的品質,除了要顛覆對犯罪者的印象,也強化了資產和貴族階級品德上的醜惡,形成了強而有力的對比!

    小說最後,托爾斯泰藉由涅赫柳多夫的嘴,藉由對於馬太福音的領悟,了解到自己必須要好好執行戒律,聽命於上帝,獲得自由與幸福。

 

小心得

    托爾斯泰晚年對於農民的關懷,反映在這一部他寫了十一年的巨作當中,刻畫了當時的時代氛圍,以及深藏了對當時社會環境的批判。為什麼說這是一部俄國社會百科全書?因為在書中如實反映當時權貴階級以及農民勞工社會之間的強大反差和困境吧!

    但可惜的是,在讀這些故事當中,對於人物的描寫思想有點過於單調,簡單二分了權貴的醜惡、百姓的善良,有時候反而減少了人物的立體性,會顯得人物有一點不夠人性化。想要傳達的思想過於直白強烈,上位者就是貪婪為了利益,說教的意味稍微濃厚了一點。讀起來會有些難以進入情境。

   且托爾斯泰的作品許多都不脫離宗教,而這部也不例外。托爾斯泰在作品的最後,對於社會的不公只要求每個人反求諸己去相信上帝,面對社會結構的強烈批判、小人物的悲苦不平,全書的結論用執行戒律以及相信上帝、勇於認罪做結論,力道稍微輕了一點,實在很難因此在故事結尾撇開對於社會狀況的無力感,去勇敢面對。這是這部作品有點可惜的地方。

    但我相信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內容意義上,《復活》無疑是一部經典作品,除了重回當時的時代氛圍中,也能重新想起人的善良純真。不擁抱上帝,但我們還是可以關懷社會,努力去愛人。

 

 看更多文章請點寓言家

 

 

arrow
arrow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