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部落》讀後/言

69412003_2945829268766441_70539073990688768_o.jpg

作者:約書亞・格林

譯者:高

出版:商周

按讚寓言家給我們一點鼓勵

    你有想過人為什麼必須要有「道德」嗎?道德又有什麼標準嗎?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脈絡下擁有的不同道德標準,又有什麼正確或錯誤嗎?

    這是本與倫理學有關的書,倫理學又是什麼?倫理學是在探討道德價值的一門哲學學科。

然而這本書更特別的地方在於,作者不僅在「哲學」中探究道德,他還運用了心理學、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深入探討道德的意義和價值,並且試圖找出一個能夠凝聚道德共識的實用價值。

就從封面的一句話來看吧:道德正義無處不在,該如何建立對話、凝聚共識?

 

公地悲劇VS常識型道德悲劇?

    知名的生態學者哈丁曾經在1968年發表一份經典的報告叫做〈公地悲劇〉,在一個公共牧場上有許多牧民。牧民養越多牲畜,獲得越多報酬,成本由全體牧民一起承擔,所以只要付出一點點成本,就可以為自己帶來最大利益。可是公地豢養的牲畜數量不是沒有上限的。所以當每個牧民都「自私自利」,到最後公地就會完全耗盡,所有人什麼都沒有。這是自私自利帶來的後果。

    而道德,就是為了促進合作而演化出來的。

    人類在生物學上是被設計成會合作的,但只和某些人合作。生物因為資源有限、互相競爭,而合作之所以演化而成,並非因為那是「善良的」,而是因為合作帶來了生存優勢。而這種自私自利的悲劇,大自然找出了解決的辦法,讓我們學會合作,將「我們」放在「我」前面,達成更高的存活機會。

    合作解決了公地悲劇,但現代的悲劇是「常識型道德悲劇」,即是在這樣的道德思考下,我們願意在自己的群體內合作,但這卻會妨害群體與群體間的合作,因為我們原應該與不同的群體競爭,並在競爭時獲勝已獲得更大利益!

作者的目的在於找到一個「全球化的道德哲學」,可以解決不同道德理念的族群間的歧見,而作者的立論也相當樂觀:我們是可以透過改善自己思考道德方法,來促進和平與繁榮的前景!

 

用雙重程序的大腦看「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是什麼?在上一本書讀到的《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裡有提到:

第一個情境:有一輛無人駕駛的電車正駛向五個戴著護耳罩的鐵路工人,他們聽不見聲音、軌道附近也無處可逃,你在旁邊看見了這一切,這五個人即將被電車碾死。你可以做的,就是將你旁邊轉轍器轉向另一邊,讓電車轉向另一邊的軌道,這五人就能獲救。但這時另一邊的軌道也有一名鐵路工人。你會選擇按下開關讓一個人死掉,換取五個人的性命嗎?

另一個變形的版本:第二的情境:有一輛無人駕駛的電車正駛向五個戴著護耳罩的鐵路工人,你站在橋上,身邊正巧有一個胖子,如果你將這個胖子推下去,他的體型能讓電車停下,拯救這五個人,但胖子必死無疑。你該殺死這個胖子嗎?

    雙重程序就是在《快思慢想》中,提及的系統一:直覺反應;系統二:理智思考。

    多數的人在電車難題的第一部份回答應該按下轉轍器。但第二情境是否該推下那個胖子,多數的人卻都持反對的意見。作者在實驗中得到發現,較為缺乏情感反應的人(情感反應功能受損的人),對於電車難題決定將胖子從天橋上推下去的比例,比一般人的比例高出了三倍。這點顯示了,在第二個情境中,造成人們說「不」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情感的反應。所以面對第二個胖子的情境,多數人啟動了是道德直覺的警報,即是我們的系統一,但理智上我們卻很難有一個理由來說明,為什麼同樣都是殺了一個人來救五個人,為什麼第一個情境比第二個情境更讓我們願意這麼做?

(與電車難題相關的文章:《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

 

道德的解決方案?

    作者提出在族群間可以「共同流通的貨幣」應該非「實效主義」莫屬,即是做任何能得出最好結果的事。作者認為實效主義長期為人所誤解,實效主義追求的最大效益不是利益或經濟效益,而是「追求最大的快樂」,所以實效主義者一定也會反對奴隸制,因為奴隸制即便造成了經濟生產力,但是卻沒有帶來「最大的快樂」!所以拿奴隸制來反駁實效主義是一個極大的誤解。

    作者認為,實效主義結合了黃金律的無偏私和人類經驗的共通貨幣。簡單來說,實效主義並不是一個商議的程序,而是不斷討論根本層次上什麼最重要、什麼最值得重視、理由又是什麼的一種理論

    既然以實效主義作為共同的流通貨幣,但為什麼面對實效主義時總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因為我們的道德直覺、也是我們思考的系統一,一開始就不是設計來作為實效主義的,而是為了促進族群間合作、卻不是族群與族群間的合作。但我們的系統二就是實效主義式的,因為我們的理智思考,往往是為了自己的長遠計畫。我們不衝動進食(系統一),因為我們考量到現在社會我們會有肥胖問題(系統二),這是很反直覺、反本能的,卻較能解決複雜困難的問題,能從長計議的。

   

小總結

    恕我無法將作者全書中的推演過程一一寫出,但書中的推論、實驗等等是相當完整的,若對倫理學有興趣的人建議可以閱讀全書,才不會有看了我的整理有推論過快的感覺喔!

    面對道德爭議,作者給了六個原則來面對:

      一、面對道德爭議時,請教你的道德直覺,但不要完全信賴它:大部份時候道德直覺是正確

     二、權利不是用來論證的,而是用來結束論證的:當我們擁有某些權利,代表著我們道德的進

    將焦點放在事實上,並且使別人也這麼做:面對道德議題,不要急於下定論,表達同意或 反對,要更知道政策是如何運作,或是乾脆承認自己的無知。

    四、當心有偏私的公平:當事實厚待自己的時候,我們常常看不出事情的偏私所在。尤其是犧牲了個人來獲得的公平!

    五、運用共通貨幣:運用可觀察的證據來判斷真相!現在共通的貨幣大多可以客觀說明的多是科學可以證明的事。

    六、給予:藉由小小的犧牲,我們生活富裕得足夠給予某些人生活上大幅的改善。

 

 

想追蹤更多文章請點寓言家

arrow
arrow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