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 讀後

82759830_3297946356888062_2045827106453061632_o.jpg

作者:傅佩榮

譯者:

出版:天下文化

    按讚寓言家給我們一點鼓勵

    前面推薦過好多關於西方哲學的哲普書,今天來看一本中國哲學的書籍!

    老子的學說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玄之又玄的理論,加以老子所使用的語言系統、正言若反的語彙,又讓我們覺得自己和老子隔一層,但又因為絕妙精深,想好好一探究竟!

    記得在大四第一次讀老子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感動和敬佩。

    其實老子沒有我們想像得這麼難以接近,道家的理論從來沒有想要拒人之外,而傅佩榮教授的這本書,更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老子的世界。對道家思想、老子學說有興趣的人,相當推薦從這本書入門!

 

背景產生

    「孔子與孟子想盡辦法教導世人:只要真誠就會產生由內而發的力量,促使人行善避惡,然後快樂也將由內而發。」

    春秋時代百家爭鳴,儒家與道家是當時最重要的兩大家。面對天子不正義不仁愛,百姓窮苦生活困難,這兩套哲學便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

    我們一直都對儒家比較熟悉,從現在中學還在學的論語、孟子選可見。儒家強調我們就是要仁愛、正義,而這一切都要落實在人與人的生活當中,儒家處理人的問題上,一向求人要「真誠」。而道家同樣面對這樣混亂的時代,則認為將層次放在人與人之間還不夠,應該把仁愛正義推到最根源之處——那就是「道」,道就是「真實」,而真實不只對人,對萬物都有效。

 

什麼是道?

    「人因為了解而可以不受限制,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受什麼因素所控制。」

    道家所謂的「道」不是自然、不是天地、不是萬物,道早於天地而存在,是一切的根源。談到「道」則必須提到兩個觀念:整體與永恆。

    「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這兩句話的意思在說,道是獨立存在,永恆不會改變的,而且循環運行,永遠不會停下來。他是萬物存在的母體,道的本身,不包含人為因素,就是單純存在的真實,與擬人化的神無關。而一切從道而來,又回歸於道。

宇宙萬物從哪裡來?西方哲學也一直在尋找這樣的答案,最後定論在「上帝」。但你無法問上帝是怎麼來的,上帝是不能被造的。西方哲學一直以來都很強調理性,用人的理性去解釋萬物,但萬物本身沒有意義問題,因為人會思考,才會產生意義問題。而意義問題提供答案的,卻又是人。所以如果要從萬物推到一切的根源,是沒有辦法的。

 

    道家提出「道」的觀念,是想讓人覺悟道是一個整體。盧梭說:「人類生而自由,但到處都是枷鎖。」絕對的自由是矛盾,在有限的選項中做出選擇,這是人的自由。所以如果我們換個眼光,從道來看待萬物,則我們都在這個整體當中互相牽制、互相約束。而了解這種限制的因素和來龍去脈,我們才能獲得解脫。這就是道家的智慧所在。

 

 

小小心得

史賓諾沙說:「人因為理解而自由。」

    我們先了解萬物的起源是道,我們才能進一步推及我們在世間該怎麼處世,道德經中的道就是萬物的根源,而「德」其實就是「得」,是萬物從道中得到的秉性與天賦。

    所以道家說「道法自然」的自然並不是指生態的自然。「然」是指「的樣子」,所以自然是指「原本的樣子」。君王應該無為而治,順應原本的樣子,老子反對的是「刻意作為」;而面對世間的一切價值,老子也強調去差別性,所謂美與醜,都是人類給予的,都是刻意的作為,並不自然。

 

    面對現在如此紛雜的社會當中,當我們把各種事情定義的更加完善清楚,其實我們就越容易把人生的焦點放在眼前小小的事情上,走不出生命的困宥。過於細緻,我們反倒忘卻本質,所以生活越精細,我們反而越痛苦,因為執著的事情太多,忘記自己正是因為我們忘了自己本來的面貌,而讓自己落入萬物的限制。道家讓我了解,即是換一個角度看待這個世間,其實我們可以活得更加自由。

 

想看更多文章請按讚寓言家

arrow
arrow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