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後/ 言

64341054_2805023646180338_844063951015641088_o.jpg

作者:安妮.法蘭克

出版社:皇冠出版

按讚寓言家臉書給我們一點鼓勵

  1942年,納粹入侵荷蘭。猶太女孩安妮在十三歲生日時收到一本日記,那年七月,安妮的姊姊瑪歌接到納粹的徵召,於是一家人躲入安妮父親位在阿姆斯特丹公司中的一間密室當中。

  到1944年,安妮和家人還有一起待在密室的一共八人,度過了兩年躲藏驚恐的日子。

  歷史的重量在我們與之相隔年數越遠,好似變得越來越輕,但其實是因為我們的疏於了解。

  從不同角度看同一段歷史,會得到不一樣的視野,安妮一個青少年女孩的銳利溫柔,反映了一個大時代的歷史沉重,卻不減對生命勇氣的追求,實在很值得一讀!

 

安妮的密室生活

  安妮的密室在父親的公司,入口是由一個大書櫃堵起,不知道的人會以為書櫃的背後只是一面牆壁,而這個秘密只有少數的人知道並保護著。而從建築外看來,這個空間被宣稱是隔壁棟的房間。

平日所需要的生活用品都是由父親的朋友接濟,有時候會面臨糧食分配不足的紛爭;對外,也要盡可能地保持安靜,窗簾和窗戶在白天都是不能打開的,生活中有固定的作息表,上廁所、洗澡也要小心不驚動外面的人們。

躲藏的狀態,對於十三歲活潑好動的安妮來說是非常嚴酷的,她沒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也要小心翼翼不打擾其他一起生活的住戶們,甚至在這樣緊密生活的空間當中,人與人的衝突是相當難以避免的。但最特別的是,安妮和姊姊瑪歌在密室當中,必須要有自己學習的科目和內容,每天也有固定的閱讀時間。除了是打發時間的選擇之外,「學習」對在密室當中的他們也是不可或缺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radWXDf3w

安妮房間介紹

 

讀後小省思

  安妮的日記在一開始時,內容完全是一個小女孩,聊聊身邊的男孩對誰好、喜歡誰,自己欣賞哪個男孩等等的小情思。直到進入密室之後,那樣的生活確實關不住一個青春期女孩的叛逆和衝撞。

  從原先只要擔心自己人際關係的時期,到開始必須和另外七個人長期密切的相處,一個青春期少女處處充滿了不被理解。曾經有人指出密室的空間其實非常的寬敞,但安妮的父親奧圖說道,那是錯誤的印象:「千萬不要忘了,難以承受的壓力無時無刻不存在著。」密室真正窄小的不是空間,而是內心受到的壓迫,何況安妮是一個青少女?

  但即便現實如此,安妮還是覺得自己相當幸運和幸福,尤其是聽及其他人在納粹的入侵下遭受慘無人道的待遇後。安妮在密室中讀著自己喜歡的書,在密室躲藏的兩年零一個月中,安妮漸漸變成一個心靈豐富的女孩,和日記早期的她大相逕庭。從這邊真能讓人感到,即便這兩年安妮從來沒有離開密室這個窄小的空間,還必須時時面對性命隨時受到威脅的處境,她還是能夠這麼積極面對生命,面對自己的未來,擁有自己的夢想,是一件相當難得的事情。

    讀完之後,除了感動於安妮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女面對壓抑的環境,能擁有積極正面的勇氣,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閱讀對於心靈的充實和思考確實是有幫助的,即便兩年待在同一個環境當中毫無變化,也能透過思辨、領會,實在的成長。對於一本了解二戰納粹時期的作品來說,這是一個大時代的小人物小故事,但也正因為這是一個小人物的小故事,反而更如實時代的真實。

 

更快追蹤文章:寓言家

 

 

arrow
arrow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