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注意力商人》讀後 /  言

57352915_2684878988194805_2745126388733313024_o.jpg

 

作者:吳修銘

出版社:天下

按讚寓言家給我們一點鼓勵

 

    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我們曾經搜尋過的關鍵字、或點進某個商品的連結之後,這個商品就會像「跟蹤狂」一樣,在你的臉書、Instgram、網頁的各種頁面重複出現,讓你好像不買不行?

    每天不管是打開電視、手機,彷彿從每天早晨清醒開始,我們就被各式各樣的廣告入侵了生活,毫無招架之地。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從更便利、更娛樂、更迅速的生活當中,被塞進了更多的廣告,深深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什麼是注意力商人?

    注意力商人到底是什麼?這個新的產業型態,或許用聳動的標題、娛樂的節目、免費的影音⋯⋯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再將這些大量的注意力,轉售給廣告商、業主,藉此獲得商業利益。

    注意力當作商品來販賣的這種產業,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紐約太陽報》。當時透過煽動的新聞內容、便宜的價格來吸引大家購買報紙之後,再藉由將注意力轉賣給廣告、業主,藉此獲得利益;再之後出現的廣播節目,每個電視節目之間的商業廣告都是相同的概念,皆是利用節目帶給我們極大的娛樂效果,並且讓我們覺得這些是「免費」的娛樂,抓住我們的注意力,再把我們的注意力賣給廣告,並且從中獲利。

    而這當中更值得我們省思的是,這樣的宣傳方式,已經滲透進我們的私領域當中。我們的注意力被這些大量的資訊、廣告所淹沒,對我們的生活型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我們早就習以為常,甚至不知不覺了。

  

現代的注意力商人

      或許我們已經習慣了。

在觀賞youtube的影片之前,必須先看個幾十秒的廣告;又或是在瀏覽臉書的時候,頻繁出現的商品總是我們曾經點閱過的商品,如影隨行;又或是想看某個資訊時,老是被頻頻跳出的廣告打斷思緒,而那個關閉的按鈕總是很慢才出現,甚至藏在我們找不到的地方,如果不小心誤觸,又會跳出更多的廣告來;智慧醒手機出現後,許多打發時間的小遊戲因應著生活閒暇的空隙產生,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旁邊頻頻出現的各種廣告。

    最早,比爾・蓋茲曾預言,若要成功,網路必須要提供好的內容。但隨著必須要大量吸引流量的目的產生,高品質內容漸漸走向「內容農場」的方向,以網路流量為目標,圖謀網路廣告等商業利益,低品質、大量、快速生產的內容,有時甚至以煽情、低俗,來滿足人類的窺視與快感。

    社群平台出現後,擁有我們大量的個人資料,加上營收壓力下,廣告已經變成勢在必行的、滲透進我們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了。

 

注意力商人帶給我們的省思

社群媒體的出現之後,我們使用網路的型態開始有了轉變,從最早的部落格開始,我們從「被動」接收,到自己也能成為講者,獲得注意力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個人、越來越普及,甚至讓「爆紅」這件事變得可能;再接下來臉書的出現,更是激起眾人對「自我形象」塑造的在意。再到後來Instgram的出現,獲取注意力、獲得追蹤者更是一種慾望,「出名」的意義變得不同了,且一定要發照片的這項功能,也讓越來越多人追求攝影的技術、吸睛的照片,甚至本末倒置的讓人追求在平台上呈現自己這些「虛假」的生活。

    這些平台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這些注意力商品,也並未經過我們的同意就進入我們的私領域!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們為了獲得免費的小確幸,漸漸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販賣卻並未察覺,而在這項產業持續發展中,到底對我們會產生更大的利益嗎?(更少的娛樂、更多的廣告?)勢必我們必須要對注意力產業的運作有所瞭解和警醒,且能適當地表達與反抗。

    在我們不知不覺被動接收所有的訊息當中、當我們已經開始無法劃分自己的私領域和廣告的空間時,我們該如何抓回自己的注意力?如何保有自己心靈的空間?越來越多人開始練習「靜坐」讓自己學習專注,但我們的環境能夠分散我們注意力的東西實在太多。如何取回自己生活經驗的所有權,會是我們這個世代必須時刻思索和堅持的另一個思路!

 

 

想追蹤更多寓言家的文章請點這裡:寓言家

 

 

arrow
arrow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