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後真相時代》心得

56242633_2660190573996980_7696431117821280256_o.jpg

出版社:三采文化

作者:海特・麥當納

 

 

    在這個資訊爆炸、客觀資訊缺乏的世代,我們面臨一大堆訊息的轟炸,在社群平台上閱覽各式各樣的消息,然後按下自己的「讚」,按下了自己的共鳴,在共鳴中尋求與自己相似的意見,漸漸形成了同溫層,同溫層更加深了自己的偏見與成見,也更加劇了對於真相的不夠在意和重視。

在了解什麼是「後真相時代」之前,可以先稍微想一想,在資訊如此繁複的這個世代,到底什麼是真相?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而大家還在乎真相嗎?

    

    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宣布,「後真相」(post-truth)成為年度詞彙。代表的不是這個世代並無真相,而是代表人們漸漸忽略了去思考事件的真實性

 

真相只有一個嗎?還有「矛盾真相」

    所有事情的真相,都只有一個嗎?什麼又是「矛盾真相」?

一件事情的「真相」,我們很難了解得十分全面,畢竟真相是具有「複雜性」的,摻雜的要素太多,且同樣一件事往往有許多面向,只要站在不同的面向來看,也就會有不同的真相,而這些都屬於真實的真相,卻可能產生矛盾。所以如果我們只陳述了「部份的真相」,像是有些孩子在找藉口的時候,也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來說,這也算得上是「真相」嗎?

(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sccRkLLzU)書中提到的影片,換這角度真相就會看起來完全不同。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我們最常見的高露潔公司在廣告中宣稱「超過80%的牙醫師推薦使用高露潔牙膏」,我們很容易就以為,高露潔牙膏勝過其他品牌的牙膏,但實際上這個調查是問牙醫師推薦哪「些」牙膏,許多牙醫師可都選了不只一個品牌的牙膏。雖然高露潔公司並沒有說謊,但卻成功了藉由隱瞞某些成分來誤導消費者達到錯誤的印象。

作者稱這樣的真相叫做「矛盾真相」,撇開真正的假新聞、說謊欺騙的案例,雖然闡述的都是真相,但真相卻可能起到極大的誤導作用。

 

溝通者造成的誤導

    人與人在溝通時,往往會有自己所想表達的意圖,而這個意圖不論是好壞,也無論是以誰的角度為考量,「矛盾真相」在此時也就成了一種工具,取決於溝通時所欲達到的目的

    作者將溝通者分為三類:倡議者、誤傳者、誤導者。

    第一類倡議者利用矛盾真相傳達對自己有益的目標,但實際上還算正確的真相。

    第二類誤傳者則是由於無知,散布矛盾真相時扭曲了事實。

    第三類誤導者便是故意利用矛盾真相,來製造出一種刻意誤導、明知不對的真實印象。

    即便不用說謊,只要靠大量遮蔽、掩蓋某些真相,我們就可以順利得逞,達到自己溝通所欲達到的目標。我們都可能是其中一種,在任何情況下當我們對於真相了解得過於粗淺時,我們都可能因此造成更多的誤會、更多的傷害,甚至是在自己無意的情況之下。所以不論自己是給予資訊的人、又或是接收資訊的人,了解接近真相的全貌,不應該是被我們輕易忽視的過程。

 

讀後省思

    懶人包、爆料影像等等的便利、速食資訊,在現代十分流行和必要,因為資訊過於龐雜,多到我們無法確切查證真偽,甚至養成了希望「直接得到結論」的習慣。在路上隨手一拍的影像,丟到網路上變成了一種「看圖說故事」,而紛至而來的撻伐總是掩蓋過當事者的聲音,丟下了幾句評判就離開的網友,究竟對真相有多麽在意?究竟我們還在不在意真相呢?

各式各樣的資訊,小至我們網路購買的商品,大至政治人物或政府所呈現的消息。當我們總是被動接收這些訊息時,很容易忽略這些真相背後所隱藏的其他真相。我想,後真相時代真正警惕我們的不只是去懷疑,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主動」去審視各式各樣的資訊,去察覺「矛盾真相」,來找出更接近真相的真相。

    這本書還有更多值得我們省思的部分。盲目地跟從也是媒體越來越發達之下必須謹慎省思的事情,媒體標題的煽動、斷章取義的內容,常常讓我們還來不及思考就已經開始氣憤,甚或做出義憤填膺的舉動。這都是我們面對「激情」或是「口號」前,所要好好冷靜下來思考的,否則當真相隱藏在種種意圖之下,我們會不會就成了那個「誤傳者」,甚至進而變成「誤導者」,成為誤導的幫兇呢?(延伸閱讀《我們為何從眾,何時又不》心得:https://reurl.cc/myO0l

 

 

想更多文章請追蹤寓言家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