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讀後

52551353_2602131906469514_3875540933269258240_o.jpg

作者:莎拉・貝克威爾

出版社:商周出版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作者想像胡塞爾、海德格、沙特、波娃、卡謬、梅洛龐帝……這些哲學家雖然語言各異、想法不同,但彷彿身在一間大又熱鬧的咖啡館,不時閱讀、寫作,不時高談闊論,吸著菸斗、交流思想。

這些哲學家在作者筆下被立體鮮活的呈現出來,依著時間的流,我們一一看見當時,他們是如何秉持著相似卻又各自相異的哲學,不斷探討、拼命生活,活出自己獨一無二令人崇羨追隨的獨特樣貌。

 

比起哲學深刻的內蘊,這本書比較像是歷史小說,對於人的刻畫更多,對於每個哲學家的人物剖面、關係互動更加清晰。作者清新的筆調,也容易讓人讀著讀著就忘了時間。這篇文章單純是言自己的心得和整理,若有任何表達不清或錯誤,歡迎指正或討論喔!

 

什麼是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關切的是「人」的問題,比起確切的哲學論述,更像是一種心境,一種將焦點轉回到「人」身上的態度,區別出「人」和「物」的不同。要界定什麼是存在主義不容易,要說誰是存在主義哲學家更難,卡謬便完全不接受這樣的稱呼,沙特和波娃一開始也不願意,只能稍微提到沙特對於自身哲學一個簡單的說明:

沙特說過:「存在先於本質」

這話是什麼意思?當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我的本質可以由我自己創造的,不像物品可以輕易被定義,人類也不需要擁有道德教條、或是必須依歸的宗教信仰,我們是自由的本體,而且永遠不會有一個已經完成的樣子或是應該成為的樣子,因為我能自由的做選擇,所以我永遠是一個創作中的未完成品。從我們有知覺開始到死亡為止,都是自由的,都能有所選擇,並且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所以存在主義嚴格來說是一種積極生活行動的哲學!

 

存在主義有哪些著名人物?

    在一座巨大的存在主義咖啡館中,首推存在主義天王沙特了,而沙特最有名的伴侶也就是西蒙・波娃,兩個人保持開放式的性關係,必須坦誠告訴彼此的性愛對象,但永遠是彼此的「必然」,其他人都是「偶然」,徹底實踐他們認為的自由哲學,不囿於傳統家庭的兩性角色,也不累積子女與財富,甚至兩人也沒有住在一起,但卻每天一起工作,沙特的草稿,波娃一直是第一個觀眾。

在存在主義出現之前,德國出現的「現象學」令當時在法國的沙特和波娃非常興奮,而當時的現象學大師無疑是胡塞爾,他提出對於事情應回到事情本身,忠於自己的經驗,拿掉那些附加的意識形態,這對沙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啟發很大。而胡塞爾後的追隨者海德格又是當時另一個現象學、存在主義的大人物,而其後的傾納粹傾向也讓海德格的哲學處在一種十分進退維谷的地位⋯⋯

 第二次大戰之後出現的這些哲學家彼此互相發生了太多的故事,他們甚或第一次見面就十分投合,但更多的是他們因為思想和政治理念上的不同,各奔東西、彼此不相往來。但他們都切切實實的在生活中實踐自己的哲學。雖然存在主義強調個人,強調選擇,也強調自由,但這些哲學家都是真正熱烈地付出自己的生命,熱烈的寫作,熱烈的思考,熱烈地過完這一生,只是因為他們選擇了自己渴望的世界樣貌,並且希望將它實踐出來。

 

為什麼現在我們要看存在主義?

    當初第一次聽到存在主義的時候,是高中寫了一篇小說,關於人的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或許這是我們在生命歷程中都曾經問過自己的一個問題。我們究竟要以什麼姿態活下去?經歷二次大戰的人們,在對於神早已無所精神依託、在戰爭中身為個體的價值蕩然無存的境況之下,如果一代的人不走出新的哲學和精神,就只剩下精神上的荒漠和孤獨。而現代的我們,在科技高度發展下,雖然已經擺脫集體生活的型態,但越緊密的科技,帶給我們的卻是更多的疏離。

哲學應該要回到人,回到生活。世界是沒有意義,是荒謬的,是偶然的,所以我們問自己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但即便在這樣的前提下,沙特依舊認為人是自由的,有選擇的自由。存在主義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這給予我們極大的啟示在於,我們除了不應被既有的價值困住,明白我們的每個選擇才會成為真正的自己,對待世間萬物,更要試著去「經驗」,讓事情回到原來的面貌,拿掉那些困住的、因襲已久的價值,拒絕盲從。更重要的是,學著活出自己,做好每個選擇,積極熱情的生活。明白自己的價值,了解自己是誰,就算世界沒有意義,但每個人卻能深刻擁有自己活著的意義。

 

 

 

按這裡追蹤寓言家臉書追蹤最新文章

 

  

 

 

 

 

 

 

 

 

arrow
arrow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