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吹動大麥的風》/阿寓

                                                                                                                               電影海報.jpg

 

 

 

                                                                                                                                  (左為弟弟戴米安,右為哥哥泰迪)

 

  《吹動大麥的風》是部複雜沉重發人深省的電影,背景為愛爾蘭獨立戰爭(1919年-1921年),而阿寓認為台灣人看這部片的感觸應該會特別深。微觀來看,是在戰爭中政治理念相左的親兄弟分道揚鑣的故事。但從巨觀的角度看,則牽涉到國家認同、民族意識、政治理念等等,其複雜性便在於此。阿寓很推薦在2018地方大選後一個月的此刻,觀看這部片,並思索一下台灣的狀況。

 

  《吹動大麥的風》的第一男主角為戴米安,他剛結束學業即將成為醫生,前程光明。原先反對暴力,卻因目睹英國政府對家鄉同胞的壓迫,選擇加入第二男主角,其兄泰迪領導的革命組織--愛爾蘭共和軍。電影前段的氣氛還算光明激昂,兄弟與其他同胞對抗邪惡的英國政府,但到後段,卻有驚人的轉折,阿寓認為,電影到此才是真正開始!而電影的前半部並不是多餘或浪費,反倒成為後半部能夠爆發的火藥,並讓前後兩段的對比性極為強烈。

 

男主角.jpg

(飾演弟弟的席尼墨菲,也就是《黑暗騎士》的稻草人!)

 

英愛條約

  電影的重大轉折究竟是什麼呢?乃是1921年的《英愛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為:把原先統一的愛爾蘭島分割為兩部分,南部26郡,成立愛爾蘭自由邦;北部6郡(現北愛爾蘭),則劃歸英國。自由邦名義上享有自治自決的全權。但其對外政策和一部分內政仍置於英國監督之下。自由邦必須效忠英王,議會通過的法律,需經英國總督批准方能生效。

 

  但愛爾蘭共和軍對《英愛條約》的看法產生分裂。原先是革命軍首領頭號通緝犯的哥哥這派認為,條約能帶來立刻的和平,愛爾蘭之後能以和平的手段爭取全面獨立,同時他將成為地方軍權首領,加入體制。而本來不願捲入戰爭的弟弟卻主張,這項條約並未帶來真正的自由,只讓把愛爾蘭人成為次等公民,應該要一鼓作氣,打完戰爭,獲得真正永久的獨立自由和平。

 

愛爾蘭內戰

《愛爾蘭內戰》因此爆發,過去的盟友此時變成了敵人。在對抗英國政府時,有一戶人家曾讓愛爾蘭軍藏匿,拯救了他們的性命,如今他們讓主戰派躲藏。而曾經也躲過該處,如今為主和派的人前往搜查。民宅的主人表示:過去我們曾保護你們,你們現在卻拿著槍指著我們,搜捕著你們的同胞!過往對抗英國的勇敢激昂正氣凜然,如今蕩然無存。對著曾經的盟友,如今的敵人,眾人深陷於戰爭的泥淖,難以掙脫。面對邪惡的敵人,慷慨赴死似乎都不必畏懼,但面對立場不同的族人,又該用什麼態度面對?

內戰.jpg

                                                                                                                          (拿槍指著曾救過自己的盟友 被自己曾救過的盟友拿槍指著)

 

價值主張

  裡面有段戲頗值得深思,在對抗英軍時,有一場奸商高利貸與欠債老婦的官司。哥哥支持奸商,甚至願意幫助奸商對抗司法體系。並非哥哥認為奸商在法理上站得住腳,他著眼的點很簡單,因為他需要奸商財富的支援來購置軍火對抗英軍。弟弟卻不以為然,他支持欠債老婦。因為他認為不該為了趕走英國人,而違背了基本價值,像是對愛爾蘭司法的尊重、對弱勢族群的關懷、公平正義等等。否則,即使革命成功,那麼不也只是把國旗的圖案改掉,而統治著愛爾蘭的,不一樣都是個暴虐無道的政府?這件事情,便能看出兄弟間價值觀的迴異,也為之後內戰爆發後兩人的決裂埋下伏筆,做了預告。

 

哀傷而沉重的結局

  最後,主和派戰敗,弟弟被哥哥捕獲,關在牢房。哥哥過去也曾被英軍囚禁於此,即使被拔指甲,哥哥仍堅持不投降。而如今的弟弟,就如同當時的哥哥,無論哥哥怎樣地勸說,依然不願投降。哥哥有提到:全國超過七成的民眾都贊成協議的內容。但弟弟卻回答:協議的結果,沒有表達人民的意願,而是人民的恐懼。」哥哥無奈之下,只得下令處決弟弟,而這又如同過去弟弟曾經無奈、悲傷地處決背叛、告密的童年摯友。

 

哥哥哭.jpg

                                                                                                                                                                                                                                                                                                                                  (哥哥下令處決弟弟後痛哭)

 

  這個情節安排真的非常巧妙也令人悲痛,如今的弟弟與過去的哥哥相似,都不願投降,都不願放棄自己的理想,即使要付出性命也不怕。如今的哥哥則與過去的弟弟相似,都無奈與悲傷地,下令處決關係親近但政治主張相左者。

 

片名由來

  而本片名稱的典故來自19世紀愛爾蘭詩人羅伯特‧喬伊思(Robert Dwyer Joyce)的同名民謠作品,歌詞描述一個年輕人告別所愛,參與1798年愛爾蘭對抗英國的起義。當時,叛亂分子口袋裡放著大麥和燕麥,作為旅途補給。而起義失敗之後,留下的大量無名墳墓,也被重新種滿了大麥。每年春天大麥重新生長,就像是愛爾蘭對英國殖民的反抗永不停息一樣。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99

  阿寓非常推薦台灣人看這部電影,與關係親近的人價值觀不同立場相左,真是悲傷的事情。而在國家層級方面,對於國族認同或政治手段的差異,其龐雜的衝突矛盾,更是複雜,且有待我輩去處理。弟弟處決背叛的朋友時,哭著說:希望愛爾蘭值得這一切。希望若干年後,回首看著台灣經歷的一切,我們能說出:台灣值得這一切!

 

  最後,附上《吹動大麥的風》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影片後,導演肯洛區致詞的一段話:「一旦我們敢於說出歷史真相,也許我們就敢於說出當下的真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寓/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